代码和人,有一个能跑就行。为啥程序员总写dirty code

我是天元,立志做1000个有趣的项目的前端,公众号:前端cssandjs

如果你喜欢的话,请点赞,收藏,转发

在程序员行业有一句:“代码和人,有一个能跑就行”。这句话对吗?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?

哪些代码能跑就行?

有一些代码,真的就是不能动,一动就崩。里面逻辑复杂, 代码冗余,具备了一些不良代码的特征,但是它就是能跑,就是能支撑业务。有一个通俗的称谓为“屎山代码”。

哪些是dirty code

  • 缺乏注释和文档:完全没有注释或者复杂逻辑无文档
  • 命名不规范:变量、函数和类的命名不符合约定或没有约定 例如a,b,c,变量用动词,方法用名词,驼峰下划线混用等
  • 代码重复:同样的代码逻辑在多个地方重复出现,增加了维护的难度。 代码不做抽象,公共方法复制拷贝,一个方法复制多份
  • 复杂的逻辑:代码逻辑过于复杂,缺乏清晰的结构和模块化设计。
  • 硬编码值:使用硬编码的数值或字符串,而不是使用常量或配置文件

dirty code是如何产生的?

时间压力

项目不给足够时间,倒排期工程,项目经理整天催催催,老板天天问进度。预计5天,报了6天,砍到3天,1天的时候问做到哪了,2天问怎么还没做完。 你让我抽象,你让我搞架构,但是不给我时间,写出来的代码优先要进测试,提了bug再改改呗,反正缝缝补补又3年。

过于自信

自认自己的代码足够牛b。

不需要注释就可以看懂,不就是几个变量名吗?别人理一理逻辑就可以了,我的代码自己可以解释自己。 不需要抽象,这里都是一整套逻辑的。什么?你也要用这套代码,自己复制出去,别动我代码。我们要签订《代码互不侵犯条约》。

经验不足

新手小白能完成任务就不错了,什么鲁棒,什么设计模式,完全不需要考虑。一个函数500行?抱歉那是这个功能的瓶颈,不是我的瓶颈。

企业文化,标准/规范缺乏

你还记得你上一次做code review是啥时候吗?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有没有回想每天996为啥老板还没开上大奔?

老板要的是结果,不是过程,代码写的再好,最后业务不核心,不干掉你干掉谁?

防御型编程

这个不多说了,懂的都懂。

明明知道有问题,为什么不重构呢?

重点项目,核心代码,不敢动。

在一些关键项目中,核心代码往往被视为系统的“心脏”。由于这些代码对于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,任何改动都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。一旦出现问题,不仅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,还会直接影响团队的绩效和公司业务。因此,程序员往往选择维持现状,尽量避免对这些代码进行大的改动。

边缘项目,长期不迭代代码,不敢动。

对于一些边缘项目或已经很久没有进行过迭代的代码,由于缺乏持续的维护和更新,这些代码的整体质量和可读性往往较低。如果要对其进行修改,可能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全流程回归测试,这不仅费时费力,还可能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。因此,除非遇到重大问题,否则这些代码通常也不会轻易被动。

代码能跑就行的结果是啥?

经过你一系列深思熟虑,不断优化重构,代码终于写的跟诗一样的。但是你的工期比别人多了1/2,虽然bug少了,但是研发成本大增。

尽管你的代码十分优秀,但不出意外的,在绩效评定的时候,你只拿到了及格。相反,另外一个能跑就行的同事,在每次线上出现问题的时候,都能及时化解,拿到了优秀。

因为你的项目进度慢,一些新项目和重点项目优先分配给了其他人。

慢慢的你对这家公司失去了信心,转投其他公司,但新公司的领导看到你的代码,惊为天人,于是你顺利的走上人生巅峰(给个happy end吧)。 image.png

究竟应该怎么做?

中国人讲究“中庸”,大多数情况,在非开源项目或公司无具体要求时,要求我们要掌握一个开发成本/代码质量的度。

尤其在一些并不太优秀的团队中,我们优秀的代码质量无法为我们换得足够匹配的价值回报。相反,交付效率/交付质量/线上稳定性才是优先考虑的问题。

尤其在现在降本增笑的大环境下,保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。

但优质的代码,带来的是身心的愉悦,后续维护的简单,代码的灵活性更高。建议在核心代码,工具类等优先使用高质量代码,而在一些增删改查,非核心/重点项目内容上,还是难得糊涂一下吧。

我是天元,立志做1000个有趣的项目的前端,公众号:前端cssandjs

如果你喜欢的话,请点赞,收藏,转发


这是一个从 https://juejin.cn/post/7368397264027402275 下的原始话题分离的讨论话题